目前,衡水市小麦已进入起身期,生长速度加快,是提高成穗率、保证适宜成穗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防止群体过大、保证稳健生长的关键时期。对此,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了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并于昨天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各县市区。其中特别强调,为防止后期小麦出现倒伏,提醒农民朋友切忌盲目抢浇春一水。 今年衡水市小麦冬前苗情明显好于去年,是近三年来最好的一年。当前全市麦田墒情底墒较好,表墒基本适宜,主体麦田群体适宜,个别麦田群体较大。 今年衡水市小麦3月23日左右进入起身期,接近去年,略晚于正常年份2到3天。2月下旬到3月上中旬的气温较常年偏高1℃到2℃,小麦2月26日进入返青期,返青起身生长进程正常。据调查,近90%的麦田平均亩茎数在95万到115万,平均单株分蘖4.8个,单株次生根6.3条,群体数与单株分蘖数高于去年同期。去年冬季降水偏多,多数麦田未冬灌。目前部分麦田特别是渠灌区麦田已浇或正在浇春一水,土壤墒情较好。未浇水麦田,0至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6.3%至70.8%间,墒情基本适宜。但也有部分麦田0至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在60%以下,存在一定的旱情。 市农技站专家提醒,刚刚过去的暖冬,不利于小麦春季的稳健生长和春管,病虫草害的威胁也将增大。 专家介绍,由于衡水市越冬期气温较高,冬前群体总茎数较多,个别麦田起身期平均亩茎数已达到130万到150万,不利于春季稳健生长和管理。另外,暖冬有利于病虫草越冬,今春病虫草害威胁较大。春季气温波动大,小麦易发生“倒春寒”。个别干旱麦田红蜘蛛发生较重。 小麦起身后将进入水肥管理重要时期,市农技站提醒农民朋友,要立足节水,科学运筹,分类管好,同时做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以及预防“倒春寒”等工作。 合理运筹肥水,做好分类指导。为实现节水高产,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麦田,春季要尽量推迟春一水时间,但要保证拔节期和孕穗灌浆期小麦需水。今年衡水市一、二类麦田比例较高,春季管理重点要以控为主,建议第一次肥水尽量推迟到清明节前后。三类麦田和部分旱情显现的麦田可在近期适时浇水。结合第一次浇水,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此外,各县应特别密切关注渤海粮仓项目区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供种区群体较大的麦田,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尽量推迟春一水时间,落实好当前化控调节技术,防止后期出现大面积倒伏发生。 立足壮秆大穗,做好化控防倒。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是化控防倒的时期。部分群体较大、长势偏旺的麦田,要把预防倒伏放到重要位置。可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推迟到拔节期进行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浇水时尽量避开大风天气。 突出抓好预防“倒春寒”工作。清明节前后,全市小麦将陆续进入拔节期,更要密切关注天气,预防“倒春寒”的发生,须在寒潮到来前浇水。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可采取追施速效氮肥、及时中耕、喷叶面肥等措施,促苗早发,提高小分蘖成穗率。 及时化除,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衡水市小麦起身期到拔节期前是化学除草的适期,可选择晴好无风天气适时做好麦田除草,注意选择对路的除草剂,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水量。拔节后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以防药害。同时,针对暖冬和干旱气候条件,高度关注病虫害发生,当前重点做好麦蜘蛛、根腐病、纹枯病等病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