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饼制作历史悠久,源于故城县建国镇郭庄村。相传,旋饼技术是明初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时流传到郭庄。明末,闯王李自成进京路过老武城时,发现路边席棚內烙制馅饼的工艺稀奇,于是便下马品尝,并大加赞赏,遂依其特点赐名:“旋饼”。据旋饼师傳讲,叫旋饼的依据主要是因饼先是在手中、鏊子上不停旋转,再之,就是具有旋吃旋做的特点而得名。

郭庄旋饼的制作工艺经过世代传授,工艺日臻完善,风味独特。到了清代中后期,大批旋饼师傅们开始外出赶庙会、串集市,做旋饼通常在传统的旋饼棚里。棚口右侧盘旋饼灶,一般采用一洞两灶,前边是铛子,内放若干瓦粒,有盖子,后是鏊子,再后是汆子。把饼先放在螯子上刷油旋转烙挺,再放入铛子的瓦粒上,盖上盖烘烤,并不时刷油翻个(三翻六遍油),一般三分钟熟一个。郭庄旋饼选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瘦肉,其制作更加讲究,和面要根据四季温度的不同掌握软硬,并反复揉捏,馅有猪肉的、羊肉的、牛肉的,也有鸡蛋的,厚如指,大如盘,色泽褐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內馅松软香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无穷,深受食者欢迎。
郭庄旋饼制作工艺独特,旋饼师傅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出了三个著名的旋饼特色品种,即牛肉馅的“雪里红”,猪肉韭菜加鸡蛋的“风加雪”,猪腔油加冰糖制成的“水晶参”。